东西问 | 短评:汤加火山爆发引何“冷”思考?
(东西问)短评:汤加火山爆发引何“冷”思考?
中新社北京1月23日电 题:汤加火山爆发引何“冷”思考?
作者 徐皇冠

1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火山爆发,黑烟蔽日,波及国家众多。一方受难,八方支援,国际社会的行动让人们看到,在应对全球及全人类层面的挑战时,守望相助、凝聚共识是最优解。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高温、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难以细数,新冠疫情困扰人类更已进入第三个年头。此次,大自然再“变脸”,汤加首都主要街道被洪水淹没,全境处在海啸、暴雨、强风的威胁中,停电、断网、空气污染和饮用水短缺随之而来。

自然面前没有国界,离汤加800公里外,斐济震感明显,二氧化硫浓度大幅增加,更遥远的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也纷纷拉响海啸预警。
此非孤例,时钟拨到“无夏之年”: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爆发导致全球气候剧变,次年夏天整个北半球寒冷无比,饥荒四起、粮食短缺。时在嘉庆年间的中国亦被波及,云南等地出现大饥荒。
回溯历史,观照现实,自然面前“人是类存在物”的特点更加凸显,而自然实际上也是人类社会需要应对的最大变量,只不过长时段的“平静”让人们误以为变量“不变”。
“从地核到地壳,我们的世界不停地躁动,甚至在今天在此刻,空气、海洋和陆地也在变化。如果我们不关心那些令人不安的全球变化,我们就很愚蠢了……”美国著名地质学家罗伯特·黑森在《千面地球》中写到。
近年来的情形表明,变量似正由平静期进入活跃期,而如是之“变”也呼唤新的应对之法:潜藏零和、孤立、恃强等价值的落伍的安全思维定式和行为惯性需被抛弃,必须认识到,自然之中,没有国家或地区是孤岛,也无人可独善其身。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真正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从人类社会整体前途命运的角度出发谋幸福,坚持以命运共同体共应自然,无疑是当前情形需要的上层建筑。
其实,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也已不断在现实中彰显。在汤加灾情尚不明朗、搜救重建的关键阶段,来自中国的援助物资率先运抵,汤加国王表示被中方义举深深感动。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援助也纷至沓来,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分别表示为汤加提供800万和1000万美元援助资金。当地时间1月21日,汤加政府发布声明,对国际社会的慷慨帮助和及时救援深表感谢。可以说,面对灾与难,坚持共同应对、命运与共,既是现实福祉,也是历史潮流。
此次汤加火山爆发,自然界的怒吼震慑人心,也推动着人们冷静思考。自然之“变”未来或许还会以出乎预料的方式出现,人类社会寻找共识,坚持命运与共,凝聚在命运共同体的整体中,无疑是为最好的应“变”之策。(完)
最新热点
-
首秀执棒,破壁艺术圈!深圳南山机器人登台国家大剧院
-
广东这个“宝地”出宝了!
-
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会见何立峰
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会见何立峰
最新热点当地时间7月28日,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在斯德哥尔摩会见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 何立峰向克里斯特松转达中国领导人的问候,并表示,今年是中瑞建交75年,习近平主...
-
中美经贸会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
中美经贸会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
最新热点当地时间7月28日至29日,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及贸易代表格里尔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中美经贸会谈。双方...
-
全国首个虚拟现实移动影厅在浙江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