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这个青铜器博物院,有着最早的“中国”印记

宝鸡作为“青铜器之乡”,拥有着中国第一座以青铜器命名的青铜文化专题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集中收藏、研究和展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宝鸡市,考察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了解当地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等情况。这座博物院里,有着怎样的“中国”印记?
方寸之间,镌刻最早的“中国”
中华文明,绵延至今。
我们时时发问:何以中国?
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一件造型浑厚、工艺精美的西周早期青铜酒器——“何尊”熠熠生辉。尊内底铸有铭文122字,记载了武王灭商、周成王营建成周的史实。其中的“宅兹中国”字样,是目前发现“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

“‘中国’二字最早见于在陕西出土的青铜器何尊。”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曾这样溯古言今。2022年,他亲自批准的建设项目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何尊在此展出。
习近平主席还多次携手何尊,向世界展示“何以中国”。
2019年,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前,习近平主席同出席开幕式的外方领导人共同参观文物展,青铜何尊吸引了众人的目光。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上,在赠送给中亚国家元首的礼品中,就有一件“何尊”。
自何尊开始,“中国”二字的内涵不断演变、发展、扩充,从最初的方位区划“天下之中”,直至清末被正式用作国名,出现在官方文书当中。
青铜铸文明,周礼润华夏
青铜器,我国古称“金”或“吉金”,几乎与早期中华文明相伴而生。
中国青铜器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末期,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发现,到了夏、商朝,青铜制作技术突飞猛进,并承载了大量先秦时代的礼仪与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青铜文明。
作为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宝鸡见证了中国青铜文明的巅峰时期,这里被誉为周礼之乡、中国青铜器之乡。自汉代开始,宝鸡的青铜器出土历代不绝。这些青铜器不仅造型奇特、纹饰精美,而且铭文丰富,类型多样,涉及祭祀、征伐、婚聘、朝觐、礼乐、盟誓、贡赋、贸易等方方面面,成为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逨盘铭文记录一部极简西周史,堪称“青铜史书”;四十三年逨鼎铭文还原了约2800年前的廉政故事、秦公镈铭文见证秦武公的开拓创新……
灼灼青铜,铭刻着中华民族古老灿烂的文明密码,是揭示早期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重要代表性物证,其背后蕴含的文明礼制影响至今。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在去年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从“一片甲骨惊天下”的殷墟遗址到“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遗址,从“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到寻根华夏文明的山西运城博物馆……总书记一次次凝望历史深处,探寻文明根脉。
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绩显著,但仍然任重而道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这一重大工程,指出必须继续推进、不断深化,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今年秋季开学,何尊登上中学历史教材封面,探源工程的成果已陆续写入教科书。璀璨的中华文明之光,将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孕育出强国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最新热点
-
阿富汗北部发生6.3级地震 首都震感明显
阿富汗北部发生6.3级地震 首都震感明显
最新热点新华社喀布尔11月3日电(记者张艺缤 胥舒骜)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信息网消息,阿富汗当地时间3日0时58分(北京时间3日4时28分),阿富汗北部巴尔赫省胡勒...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乘车抵达庆州博物馆 韩国总统热情迎接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乘车抵达庆州博物馆 韩国总统热情迎接
最新热点当地时间11月1日下午,韩国总统李在明在庆州博物馆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欢迎仪式。 总监制丨申勇 监制丨龚雪辉 记者丨史伟 王鹏飞 邢彬...
-
视频丨李在明回答总台记者提问:致力于加强与中国合作
视频丨李在明回答总台记者提问:致力于加强与中国合作
最新热点11月1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结束后举行记者会,介绍会议成果。在回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提问时,李在明表示,中韩经济合作至关重...
-
视频丨APEC秘书处执行主任:期待会议上的中国声音
视频丨APEC秘书处执行主任:期待会议上的中国声音
最新热点10月3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在韩国庆州举行。近日,总台记者专访APEC秘书处执行主任佩德罗萨,并梳理了一份会议看点...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会见加拿大总理卡尼
中国央行:前三季度工业中长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
首颗“雄安造”卫星完成生产下线
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