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窦山——列入五大名山的文化溯源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唐末五代时,浙江奉化出了个怪和尚。这和尚出语无定,常以锡杖荷着布袋,右手提罗汉珠,游化四方,见到人便向人乞讨,得来的东西全藏于布袋之内,因此人们叫他“布袋和尚”。

雪窦山铜制露天弥勒大佛
据宋代禅宗灯录《五灯会元》记载,布袋和尚圆寂前端坐在一块磐石上说道:“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这偈语暗示世人,其实弥勒就在你身边,只不过你意识不到而已。
偈语一传开,人们恍然大悟,原来布袋和尚便是弥勒佛的化身。当时有位杰出的石匠把布袋和尚的形象刻在石头上,那放浪的形骸,灿烂的笑容,实在太生动了。大肚弥勒的笑容和随意,展示出包容、和善、幽默的特质。 渐渐地,大肚弥勒取代了传统弥勒的造像,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真正的弥勒形象。因此,有人说,如果不是大肚弥勒的独特形象,那么,弥勒信仰也许不会如此深入人心。
布袋和尚为何总选择游化雪窦山上的千年古刹雪窦寺弘法呢?据史料记载,雪窦山除了风景秀丽之外,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杜牧、孟郊、梅尧臣、王安石、曾巩、郭沫若等历代文化名人慕名而来,题诗咏吟。
郑重声明:本则消息未经严格核实,也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最新热点
-
时政微纪录丨谋篇布局“十五五”——习近平总书记上海之行纪实
-
重磅微视频丨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
-
【央视快评】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
国台办:欢迎台湾同胞踊跃参与“中国电影消费年”
-
时政专题片丨挺立潮头开新天——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时政专题片丨挺立潮头开新天——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最新热点2025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人工智能发展,是总书记此行考察的重点,也是他一直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