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虎鎣亮相国博年味大展
本报讯(记者 刘冕)国宝虎鎣(音莹)归国后再次亮相。“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19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幕,约100件(套)年味十足的展品揭面纱,其中七成以上展品属于首秀。
展厅宛若一座传统院落,观众走进“院门”,耳畔爆竹声响起,年味儿扑面而来。策展人说,展厅设置了5扇用于分割空间的“门”,寓意五福临门。展品年代跨度大,上起商代,下迄21世纪初,既有金玉璀璨、精工细作的贵胄用器,亦有粗陶灰瓦、朴拙可爱的市井遗存,从文化的各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延绵不绝的虎文化。
最有名的一件展品是西周时期铸造的青铜重器虎鎣——折肩罐腹,形似茶壶,顶加饰虎纹,盖顶踞一虎身龙尾兽,整体造型端庄典雅,纹饰精美。据推测,它是在祭祀典仪上用来进奉使用的礼器。专家介绍,商周古人重祭祀,虎形象的礼器承载着重要的信仰意义。如果在X光下,还可以看出这件文物盖顶有铭文和龙虎组合纹。
虎鎣的回家故事更值得关注。1860年,英法侵略者占领圆明园,哈利·路易斯·埃文斯本人参加烧毁及抢劫过程,并将虎鎣据为己有。经过百余年漂泊,在多方努力下,这件文物在2018年重归祖国怀抱,入藏国博。专家说,虎鎣被掠流离海外,是清政府被列强欺凌的真实写照。如今,中国国力日益强大,文物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见证。
展厅里还有很多和“虎”有关的文物。西汉堂阳侯虎符保存几近完好,左右两片仍然能像两千多年前那样开合。虎的形象还出现在玉佩、枕头这类贴身使用的生活器物上,也出现在孩童服饰、门头墙上,表达人们希望借助虎威驱除邪祟、保佑平安的心愿,以及对未来顺祥生活的祈福。
展览设置了多媒体互动体验区。有动态捕捉技术加持,观众可以上手体验无纸屑的剪纸技艺。
最新热点
-
时政微纪录丨谋篇布局“十五五”——习近平总书记上海之行纪实
-
重磅微视频丨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
-
【央视快评】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
国台办:欢迎台湾同胞踊跃参与“中国电影消费年”
-
时政专题片丨挺立潮头开新天——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时政专题片丨挺立潮头开新天——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最新热点2025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人工智能发展,是总书记此行考察的重点,也是他一直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