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宝墩遗址展馆开馆 揭秘约4500年前古蜀先民的日常生活
中新网成都1月21日电 (岳依桐 杨予頔)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的宝墩遗址展馆21日开馆,“天府之根”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展也同时面向公众开放。在地底埋藏了约4500年的陶石器、象牙杖、碳化水稻等展品为公众讲述古蜀文明的“幼年”时期——宝墩文化时期,古蜀先民深入成都平原的历史。

宝墩遗址是中国长江上游地区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是成都平原上人类第一次大规模定居生活的地点,还是成都平原稻作文明发源地。
1995年,伴随着成都平原发现的首座新石器时代古城——宝墩古城的确认,成都平原终于寻找到了约4500年前的“文明曙光”。随后,考古工作者相继发现了郫县古城、温江鱼凫城、都江堰芒城等7座古城,提出了“宝墩文化”——成都平原首个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命名,获得了学界的广泛认可。至此,人们对成都平原人类活动的认识向前推进了约800年,成都平原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中心之一。

“天府之根”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展充分运用3D投影设备、多媒体互动显示屏、动画影像等,打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陈,让观众得以详细了解宝墩遗址的发掘历程、研究成果等,与约4500年前的先人实现穿越时空的接触。
在展馆第二展厅内的投影屏幕上,正在循环播放的动画影像展示了宝墩古城的发展演变历程。“这是一次崭新的尝试,我们在撰写专业考古报告的同时,将考古发掘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展览语言,把发掘与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给公众。”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宝墩遗址考古工作站站长、“天府之根”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展策展人唐淼介绍。

古蜀先民何以为居?最早的村落是什么形态?在展厅中央,一座大型聚落格局沙盘展示了考古工作者复原的成都平原最早的村落形态及不同类型的远古房屋。据介绍,考古工作者在宝墩遗址发现了建造房屋的基槽,并且在基槽里柱洞中发现了碳化竹片,证明四川盆地常见的竹骨泥墙房屋,在宝墩时期就已出现。“在房屋基址发现的红烧土,还证明这些房屋的泥墙经过了烧制。”唐淼说。
古蜀先民何以为食?“通过植物考古发现,宝墩古蜀人吃的是稻米,而且这些稻米是他们自己种的。我们2020年在宝墩遗址发现了疑似水稻田遗存,在这片遗迹,不仅发现成熟水稻的植硅体,还发现了不同成长期的水稻植硅体,这充分说明了宝墩人已经开始种植水稻。”唐淼说。

“本次展览以‘天府之根’为主题,意在引领我们探寻古蜀文明的起源,它从何而起,又去向何方?”唐淼表示,宝墩古城依水而建,又因水而废,古蜀先民在成都这片广袤的平原上扎根,繁衍,在面对自然的挑战时迸发出超人的智慧。“虽然古文献上对于古蜀的记载甚少,艰辛的田野考古却让古蜀文化展现出灿烂耀眼的光芒。”(完)
最新热点
-
阿富汗北部发生6.3级地震 首都震感明显
阿富汗北部发生6.3级地震 首都震感明显
最新热点新华社喀布尔11月3日电(记者张艺缤 胥舒骜)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信息网消息,阿富汗当地时间3日0时58分(北京时间3日4时28分),阿富汗北部巴尔赫省胡勒...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乘车抵达庆州博物馆 韩国总统热情迎接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乘车抵达庆州博物馆 韩国总统热情迎接
最新热点当地时间11月1日下午,韩国总统李在明在庆州博物馆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欢迎仪式。 总监制丨申勇 监制丨龚雪辉 记者丨史伟 王鹏飞 邢彬...
-
视频丨李在明回答总台记者提问:致力于加强与中国合作
视频丨李在明回答总台记者提问:致力于加强与中国合作
最新热点11月1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结束后举行记者会,介绍会议成果。在回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提问时,李在明表示,中韩经济合作至关重...
-
视频丨APEC秘书处执行主任:期待会议上的中国声音
视频丨APEC秘书处执行主任:期待会议上的中国声音
最新热点10月3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在韩国庆州举行。近日,总台记者专访APEC秘书处执行主任佩德罗萨,并梳理了一份会议看点...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会见加拿大总理卡尼
中国央行:前三季度工业中长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
首颗“雄安造”卫星完成生产下线
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