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双年展 共谱生命之光
北京双年展 共谱生命之光
本届投稿国家达124个创历届之首 参展艺术家共573人 参展作品共计707件
1月21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具体实施,中国美术馆为支持单位,以“生命之光”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简称第九届北京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第九届北京双年展应2022北京冬奥组委会文化活动部之邀,加入“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第22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
投稿国家124个创历届之首
本届双年展投稿国家达124个,创历届之首,证明展览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得到了世界范围内艺术家们的广泛尊重、认可与赞誉。
自2003年创办以来,北京双年展为“国际性最强的双年展”:联络国家达150个,投稿参与国家达130个,各国参展艺术家近5000人。
本届北京双年展参展国家和地区117个,参展艺术家共573人,参展作品共计707件,外国(含特展)作品487件,中国(含港澳台地区)作品220件,少量因为疫情等原因不能运到的国际作品,通过美术馆的电子画屏展示,即便如此,仍是当前规模最大的线下国际展览。
主题涵盖奥运精神及抗疫精神
第九届北京双年展展览主题“生命之光”(The Light of Life),涵盖奥运精神及抗疫精神,两种精神高度契合,集中体现了人类生命的价值、尊严、能量和光辉。
从北京双年展与北京冬奥会互相匹配的角度来看,这里的生命之光既指体育运动之光,又指视觉艺术之光。运动是生命的强光,艺术是生命的亮色。奥运的圣火放射着生命的强烈光焰,艺术的灵感焕发着生命的亮丽光彩。2008年与北京奥运会匹配的第三届北京双年展的主题是“色彩与奥林匹克”。本届北京双年展的主题“生命之光”延续了“色彩与奥林匹克”的艺术多元化取向,聚焦抗疫精神与奥运精神,让人类生命的价值备受关注,让人类生命的光彩更加辉煌。
除主题展外还设有5个特展
除了主题展以外,第九届北京双年展还设有“历届北京双年展体育题材藏品精选特展”“乔治·莫兰迪版画特展”“欧洲十二国当代艺术特展”“托尼·克拉格特展”“国际女艺术家当代艺术特展”5个特展。亮点有:组委会第一次集中梳理并呈现近20年来的国际美术藏品中,最精彩的30多件体育题材作品;世界莫兰迪版画最大藏家首次来华展出全部藏品,为观众展现莫兰迪油画以外的“黑白”精彩;欧洲艺术家不管是传统绘画还是当下视频作品的超高“颜值”;当下优秀国内外女性艺术家代表们不一样的创作视角等。第九届北京双年展学术研讨会与展览同期在京举行。
继续推出360°线上美术馆
第九届北京双年展不但继2008年第三届之后再次“相约”奥运,还是展览创办以来首次“遇到”春节、跨年举办,展期一直持续到2月15日,将为首都市民奉上一道缤纷亮丽的超级视觉艺术大餐。为了服务不方便到美术馆参观的本地或者外地观众,甚至是国外的朋友,双年展突破地域和疫情给线下观展带来的局限性,本届北京双年展将继续制作推出360°线上美术馆,此举利用技术优势,将大大方便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位观众,为尽可能多的人送去“生命之光”的精彩与魅力。
当第九届北京双年展遇上冬奥,遇上春节,各国多彩的艺术风貌将与时尚的冰雪运动,与新春民俗、传统文化交织出别样风情。北京双年展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打开了一扇视觉艺术的窗口,也为北京冬奥会和奥林匹克运动增添了不一样的璀璨光彩,必将成为这个春节首都市民的打卡艺术胜地。
文/本报记者 王岩
最新热点
-
阿富汗北部发生6.3级地震 首都震感明显
阿富汗北部发生6.3级地震 首都震感明显
最新热点新华社喀布尔11月3日电(记者张艺缤 胥舒骜)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信息网消息,阿富汗当地时间3日0时58分(北京时间3日4时28分),阿富汗北部巴尔赫省胡勒...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乘车抵达庆州博物馆 韩国总统热情迎接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乘车抵达庆州博物馆 韩国总统热情迎接
最新热点当地时间11月1日下午,韩国总统李在明在庆州博物馆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欢迎仪式。 总监制丨申勇 监制丨龚雪辉 记者丨史伟 王鹏飞 邢彬...
-
视频丨李在明回答总台记者提问:致力于加强与中国合作
视频丨李在明回答总台记者提问:致力于加强与中国合作
最新热点11月1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结束后举行记者会,介绍会议成果。在回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提问时,李在明表示,中韩经济合作至关重...
-
视频丨APEC秘书处执行主任:期待会议上的中国声音
视频丨APEC秘书处执行主任:期待会议上的中国声音
最新热点10月3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在韩国庆州举行。近日,总台记者专访APEC秘书处执行主任佩德罗萨,并梳理了一份会议看点...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会见加拿大总理卡尼
中国央行:前三季度工业中长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
首颗“雄安造”卫星完成生产下线
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