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3000米超深水三维地震勘探作业完成
中新社北京12月21日电 (记者 王恩博)记者21日从中国海油获悉,其大型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0”搭载中国自研“海经”拖缆地震勘探系统完成了珠江口盆地2600平方千米的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这是中国首次完成3000米超深水三维地震勘探作业,标志着自主海洋勘探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海经”是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首套海洋拖缆地震勘探采集装备,以其超低频、高精度的三维地震采集能力,精准描绘出深水深层以及复杂地质结构的“3D立体图”,大幅提升中国在超深水领域油气勘探能力,填补了中国海洋地震勘探领域装备技术空白。
此次作业位于珠江口盆地3000米超深水区块。区域平均水深2000米左右,最大作业水深3500米,勘探目的层最大埋深处5600米,打破了中国海洋三维地震勘探作业最大水深记录。“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搭载“海经”利用60天生产时间采集到40TB(太字节,1TB=1024GB)三维地震勘探数据,为落实工区地质结构、沉积充填和油气运移等基础石油地质条件打下坚实基础。
海洋拖缆三维地震勘探装备技术在能源勘探领域应用广泛,技术门槛高、研发难度大,此前世界上仅有三个国家具备此项装备技术自主研制能力。自投产以来,“海经”已在中国海域顺利完成5个工区总计6552平方千米的三维地震勘探。
本次作业中,“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按照设计要求,将“海经”系统中10条超过8千米长的电缆依次布放到海水中,形成面积相当于1021个标准足球场的数据采集网,沿航线进行海面拖缆采集作业,在广袤的海面上如同“经纬线”一般准确划分出油气藏位置,实现中深层成像质量显著改善,特别是基底成像更加清晰、连续。
中国海油勘探副总师徐长贵表示,此次作业完成标志着中国已经掌握深水海洋拖缆地震勘探成套装备技术,为海上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力装备保障。(完)
最新热点
-
时政微纪录丨谋篇布局“十五五”——习近平总书记上海之行纪实
-
重磅微视频丨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
-
【央视快评】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
国台办:欢迎台湾同胞踊跃参与“中国电影消费年”
-
时政专题片丨挺立潮头开新天——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时政专题片丨挺立潮头开新天——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最新热点2025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人工智能发展,是总书记此行考察的重点,也是他一直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