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
  • 文化艺术

    施普林格·自然与同济大学再度签约合作创办两本国际学术期刊

    文化艺术

      中新网北京1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20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继合作出版《自主智能系统》(Autonomous Intelligent Systems)等4本学术期刊后,施普林格·自然与同济大学再度携手,当天签约合作创办《城乡空间规划前沿(英文)》(Frontiers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和《建筑智能(英文)》(Architectural Intelligence)两本国际学术期刊。   至此,全球知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与中国高校、科研机构和学会等...

    2022-01-24
    浏览量:836
  • 文化艺术

    从“伶界大王”到“最美奋斗者” 一展看尽梅兰芳艺术人生

    文化艺术

      中新网北京1月20日电 (记者 应妮)从“伶界大王”,到“人民艺术家”,再到“最美奋斗者”——2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的“梅澜芳华”,以近400件(套)实物、近600张图片的体量,为公众全面呈现一代艺术大师梅兰芳的传奇人生。   展览分为“群英谱京韵”“梅秀出世家”“梅占百花魁”“梅馨缀玉轩”“梅香传万里”“梅骨傲风雪”“梅报万物春”“梅韵展新声”等8个单元。展出的实物均是与梅兰芳艺术生活的相关珍贵文物、文献,且包括长期以来未曾面世的藏品。 展览现场 余冠辰 摄   梅兰芳祖籍泰州,1894...

    2022-01-24
    浏览量:788
  • 文化艺术

    宋韵文化如何进入寻常百姓家?政协委员提炼关键词:交融与创新

    文化艺术

      中新网杭州1月20日电(张茵 童笑雨)“要把宋韵文化变成沉浸式、可体验的场景。”在浙江省两会上,浙江省政协委员、赛丽正宏集团董事长夏赛丽带来的提案与宋韵文化相关。   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将加快浙江文化标识建设,系统开展宋韵文化研究传承和南宋文化品牌塑造系统。   如何打造以宋韵文化为代表的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助力文化浙江建设?政协委员们提出了两个关键词:交融、创新。   宋韵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如何推动宋韵文化传承?浙江省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浙江音乐学院声歌...

    2022-01-24
    浏览量:787
  • 文化艺术

    东西问丨黄信:太子城,820年前中国皇家文化如何与奥林匹克文化碰撞交融?

    文化艺术

      (东西问)黄信:太子城,820年前中国皇家文化如何与奥林匹克文化碰撞交融?   中新社石家庄1月20日电 题:太子城,820年前中国皇家文化如何与奥林匹克文化碰撞交融?   ——专访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黄信   中新社记者 牛琳 李晓伟   历史的际会,820年的邀约。张家口与北京两座城市,延续了中国金代行宫与都城的密切联系。当年的金章宗或许不会想到,一场全球冰雪运动的盛会即将在其“捺钵”(契丹旧俗)的行宫处举行。作为820年前中国皇家文化的“活标本”,坐落在张家口赛区冬奥核心...

    2022-01-24
    浏览量:859
  • 文化艺术

    新疆发布2021年考古最新成果 收获丰硕

    文化艺术

      中新网乌鲁木齐1月20日电 (苟继鹏)“2021年度新疆文物考古成果汇报会”于1月19日至20在此间召开。会上发布了新疆2021年考古新发现,其中多项发现填补相关领域空白。   新疆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勇东说,2021年新疆围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实施,完成主动性考古发掘15项,同时完成配合基本建设考古项目18项,累计发掘墓葬400余座、清理遗址4400平方米,出土文物千余件(组),成果丰硕。 具有奥库涅夫文化特征的石人。 于建军 摄   其中,位于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的通天...

    2022-01-24
    浏览量:891
  • 文化艺术

    中外插画家绘200余个动植物动漫形象迎冬奥

    文化艺术

      中新网海口1月20日电 题:中外插画家绘200余个动植物动漫形象迎冬奥   中新网记者 黄艺   如果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动植物化身精灵,他们会推荐什么冰雪项目呢?   这个奇思妙想被童书作家张合军和来自中外的12位插画艺术家用动漫方式呈现,他们设计了200多个动漫形象,每个形象集中体现各个国家地区的自然资源、文化以及冰雪运动情况,为冬奥会送上一份充满童真色彩的礼物。   来自中国的茶叶精灵,身着红色汉服,性格温柔勇敢,她擅长的冰雪项目是短道速滑;来自欧洲的橄榄精灵,和平鸽在她身边,象征和平博...

    2022-01-24
    浏览量:823
  • 文化艺术

    加牙藏毯传承人杨永良:开拓市场才能更好传承

    文化艺术

      (新春走基层)加牙藏毯传承人杨永良:开拓市场才能更好传承   中新网西宁1月20日电 题:加牙藏毯传承人杨永良:开拓市场才能更好传承   作者李隽   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上新庄镇加牙村,编织藏毯铁梳子拍打纺纱的声音已跨越几个世纪。 图为杨永良挑选绵羊毛。 李隽  摄   20日,记者在加牙藏族织毯传习所里见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牙藏族织毯技艺的传承人——59岁的杨永良。他正坐在织毯架前忙活着。   “我们织毯子的织法就是这种织法,一天到晚都是重复这一个动作,一块毯子织出来也就...

    2022-01-24
    浏览量:819
  • 文化艺术

    张丹张昊时隔十年再携手 演绎冰上舞剧致敬冬奥

    文化艺术

      中新网北京1月20日电 (李翔)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临近,北京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各项迎冬奥活动。作为"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第22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展演节目,中国首部原创冰上舞剧《踏冰逐梦》1月20日在北京万域芳菲冰上演艺中心上演。   该舞剧由花样滑冰世界冠军组合张丹、张昊时隔10年后再次携手倾情上演。二位将演绎一对为中国花滑事业奋斗不止的冰上情侣,这将他们二人的冰雪情谊再度延续,也为当年关注张丹张昊的冰迷送上一份新春祝福。   花样滑冰世界冠军张丹对中新社记者说:“时隔10年,再次...

    2022-01-24
    浏览量:924
  • 文化艺术

    追寻中国诗学研究的向上之路

    文化艺术

      【读书者说】   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家蒋寅先生新近出版的论著《中国诗学之路——在历史、文化与美学之间》,对于作者自己而言“不免带有一点总结的意味”(《自序》),对于古典文学界而言则不仅凝聚一代人的学术追求与贡献,而且烛显当下与未来的关键性的学理问题,值得仔细品读,深入思考。   《中国诗学之路》的基本内容,从表层结构来看,分为四个部分,即“心态史研究”“唐诗研究”“古典诗学基本概念和命题研究”“清代诗学史研究”。而从内在理路来看,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诗歌理论研究”“诗歌创作研究”“诗歌史研究”。由于蒋寅...

    2022-01-24
    浏览量:881
  • 文化艺术

    西藏邱桑村:当村庄被神秘“古人类手脚印”带火

    文化艺术

      中新社拉萨1月20日电 题:西藏邱桑村:当村庄被神秘“古人类手脚印”带火   中新社记者 冉文娟   因为一组远古人类留下来的手脚印,位于西藏拉萨堆龙德庆区的邱桑村近来忽然热闹起来。原本寂静的冬日村庄,不时有媒体、拜访者专程前来。 图为1月19日,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德庆乡邱桑村邱桑温泉所在的石灰岩地貌。 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   全球权威考古学术期刊《考古》杂志日前评出2021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广州大学教授章典等人在西藏邱桑温泉发现的古人类手脚印入选。这些手脚印位于邱桑村雄...

    2022-01-24
    浏览量:918
  • 文化艺术

    昆剧《顾炎武》在京唱响江南文化

    文化艺术

      中新网北京1月20日电 (记者 应妮)迤俪之声绕昆山,一梦轮回六百年——“百戏之师”昆曲,源起于江苏昆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代大儒顾炎武,生于江苏昆山。   19日晚,受“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第22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的邀请,作为“相约北京·遇见江南”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精品展演剧目之一,原创昆剧《顾炎武》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 原创昆剧《顾炎武》剧照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该剧讲述了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客居山西的顾炎武有心还乡,启程时却因年老体弱,摔下马...

    2022-01-24
    浏览量:891
  • 文化艺术

    数十国丝绸和刺绣制品亮相贵州 展丝路风采

    文化艺术

      中新网贵阳1月20日电 (周燕玲)《锦绣世界——国际丝绸艺术展》20日在贵州省博物馆开展,展览汇聚了中国、日本、韩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数十个国家的丝绸和刺绣制品,尽显丝路风采。 图为展出的土耳其女士刺绣礼服。 周燕玲 摄   丝绸之路促成了古代中国与外域漫长的交往进程,在流通其间的丝绸、瓷器、茶和马匹四种大规模交易产品中,交易链条最长的就是丝绸。在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以丝绸为媒介的文明对话和交流互鉴,历经千年经久不衰,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国际丝绸文化。 图为讲解员为观展市民进行讲...

    2022-01-24
    浏览量:867
  • 文化艺术

    上海,一座“全年有戏”的城市

    文化艺术

      乘高铁、打“飞的”,拖着行李箱来追剧——   上海,一座“全年有戏”的城市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几天前,上海亮出一份2022年“演出月历”。按照名家名团、首演首发和市场口碑标准,遴选394个重点项目,形成全年“演出月历”,提前向公众发布档期。其中,演艺大世界区域内的演出约占70%,首演首发的原创剧目近40个。   手捧“演出月历”,不光上海“剧迷”拍手叫好,长三角以及全国各地的观众乘高铁、打“飞的”、拖着行李箱来追剧,都更方便了。   一份“演出月历”背后,是满满的实力和担当—...

    2022-01-24
    浏览量:867
  • 文化艺术

    社会艺术教育标准新书发布 聚焦全民终身学习核心素养

    文化艺术

      中新网北京1月20日电 (杨柳)作为全民学习艺术的指南和一线艺术教师的工作指引,《社会艺术教育标准:全民终身学习核心素养》一书近日面世。该书聚焦如何让各年龄段的人群获得健康的身体、拥有健全的人格,建立社会艺术教育相关方面的标准及评价体系。   由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的《社会艺术教育标准:全民终身学习核心素养》新书发布会19日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举行。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杰介绍说,核心素养主要由艺术、感知、审美、情感以及创意表达、文化理解和综合融通五个要素构成,核心素养是专业素养的发展基础。...

    2022-01-24
    浏览量:878
  • 文化艺术

    雄安“非遗”传承人话创新:望芦苇助力雄安发展

    文化艺术

      中新网雄安1月20日电(崔涛 赵丹媚)河北“两会”正在石家庄举行,如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芦苇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人大代表杨丙军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希望通过芦苇画将雄安的风貌传播到世界各地,也希望利用芦苇助力雄安发展。 杨丙军在指导学生创作芦苇画。 韩冰 摄   创新让芦苇画走出国门   在白洋淀里划船的杨丙军,16岁那年遇到了来此间写生的几名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 从小渴望学习绘画的杨丙军主动当向导,白天跟随他们写生,晚...

    2022-01-24
    浏览量:897

最新热点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未经严格核实,也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