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化艺术

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2025文博會擘畫數字時代新藍圖

 

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正如火如荼進行,這場被譽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風向標」的年度盛會,以全景式姿態展現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的蓬勃圖景,成為洞察中國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關鍵窗口。本屆文博會於5月22日至26日舉辦,吸引6280家政府組團、文化機構及企業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參展,規模與影響力再創新高。

前沿科技賦能打造沉浸式文化盛宴

以「創新引領潮流,創意點亮生活」為主題,文博會聚焦文化科技融合的前沿探索,首次推出AI會展助手「文小博」,依託智能算法提供實時導覽、信息檢索等服務,為觀眾帶來便捷參展體驗;全新設立的人工智能專區匯聚優必選、元象等60餘家行業頭部企業,完整呈現「AI+文化」生態鏈,成為展會核心吸睛點。

踏入展館,科技與文化交融的創新場景無處不在。從AI驅動的古籍修復到元宇宙文旅體驗,從智能機器人表演到沉浸式交互裝置,各類「文化+科技」應用令人耳目一新。現場,人形機器人化身「文化使者」,演繹剛柔並濟的詠春拳法,流暢彈奏經典鋼琴曲,還能與觀眾對弈象棋,展現強大的AI決策能力;AI機械臂提供的智能針灸服務,憑藉精準的穴位定位與力度控制,展示科技賦能傳統醫療的新可能;搭載實時翻譯功能的智能眼鏡打破語言壁壘,助力多元文化高效交流。

MR與VR體驗區成為人氣焦點。在深圳福田區展館,機遇時空X-META全感VR樂園前排起長隊,觀眾佩戴尖端頭顯,化身時空旅行者,沉浸式體驗15分鐘冰雪奇幻冒險;展館內展出的全球首款安卓系統空間計算機,集成混合現實功能,兼具強大算力與便攜性,在教育、影視、遊戲等領域展現出巨大應用潛力。另一展區內,通過MR頭顯,觀眾可以看到古埃及拉美西斯巨型石像「空降」現實空間,盤旋其上的無人機還能依據手勢指令靈活升降,實現虛實交互的震撼效果。

 

創新成果頻出 推動產業升級變革

古籍保護領域的科技創新同樣令人矚目。文博會上展示的古籍修復模型,通過深度學習海量古籍文字風格、紙張紋理數據,能夠對敦煌遺書殘卷等珍貴文獻進行高精度數字化修復,以「修舊如舊」的技術標準,讓千年典籍重煥生機,被業界視為文化遺產保護的里程碑式突破。

展會期間,一系列行業標桿性成果集中亮相。國內首家載人級無人駕駛航空器模型展出,為低空旅遊產業開闢新賽道;對話式AI引擎發布,藉助自然語言交互與生成技術,將應用開發流程大幅簡化,推動「人人皆開發者」的產業變革加速到來。這些創新成果不僅降低技術應用門檻,更推動文化產業向平台化、生態化方向轉型。

 

作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平台,本屆文博會不僅搭建起技術展示與成果交易的橋樑,更引發各界對文化科技協同發展路徑、全球文化市場對接模式的深度思考。隨着數字化浪潮的推進,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必將為中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郑重声明:本则消息未经严格核实,也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最新热点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未经严格核实,也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