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择城而栖”到“投资于人” 广东何以成为人才新高地?
就在137届广交会举行前不久,在同样的场馆,其实还举办过另一场规模不小的“广交会”。
自今年广东“新春第一会”宣布将拿出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百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之后,广东就开始密集布局大规模揽才招聘活动:全国两会结束后不久,就在广交会展馆举行大型招聘会,一次性释放了超5万个岗位,吸引来自境内外1000多所高校近12万名学生报名参加。随后,广东省、市主官牵头,分赴北京、上海、湖南、陕西等多个省市跨省引才。不少大学毕业生眼中的“最难就业季”,在广东,却转化为“最长招聘季”。
规模之大,诚意之足,十分罕见。
罕见的大规模招才引智行动背后,多项数据指向广东人口数据仍在持续增长:在去年全国954万出生人口中,仅广东一省就贡献了约11.8%的人口增量。与此同时,广东实时在粤人口已达到1.5亿人。
已经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的广东,为何在今天依然喊出“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口号?人口数据不断攀升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人才“号召力”?
“经济第一大省”为何仍然求贤若渴?
毋庸置疑,仅从数据上看:广东并不缺人。
目前,广东拥有1.28亿常住人口,同时,广东出生率达8.89‰,已连续7年蝉联“最敢生”的省份。常住人口增量、出生人口均位居全国首位。过去40年间,广东也正是依靠规模宏大的人口,支撑起庞大的制造业体系,成就了经济第一大省的规模和体量。
而今天,看似并不缺人的广东,为何依然求贤若渴?
在3月16日举行的“百万英才汇南粤”首场大型招聘会现场,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值得关注:临近开幕,招聘企业数量剧增,主办方不得不临时加开招聘场地,不少企业甚至来不及做海报就匆匆入场揽才——这从另一个方面也生动说明:即使几乎每年都被称为“最难就业季”,但企业对人才依然有旺盛的需求。
而透过“求人倍率”和各地紧缺人才目录,能够更加清晰地展示供求背后更加深刻的人才结构变化。
所谓“求人倍率”常被用于反映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求人倍率=人才有效需求÷人力有效供给。求人倍率>1,代表人才需求相对紧迫,企业招聘难度加大;求人倍率<1,代表人才供给相对饱和。梳理广东多地陆续公布的求人倍率和紧缺人才目录,会发现技能型人才、新兴产业人才、服务型人才近年来紧缺程度居高。
这样的用人“紧迫感”也深刻地反映在广东举办几乎每一场大型招聘引才活动上:比如在“百万英才汇南粤”首场招聘会上,上千家单位提供的超5万个岗位里,涵盖医疗、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广东眼下正在重点发力的新兴领域,岗位覆盖了各个学历层。而其中,博士、博士后的岗位有近1万个。这和广东产业门类全、市场主体种类多的经济特点十分吻合。
今天,广东就业人口已占全国1/10。与此同时,突破1900万户的经营主体仍在不断释放新需求、新岗位。广东就业高人气、高流量的背后,根植于多元化的岗位需求,更有着从求人到求才的经济大省“用人观”转变。
从“多引人”到“善引才”人才良策如何“精准滴灌”?
早在10年前,随着珠三角等地区用人成本提升,工业自动化水平提升,广东生产一线开始出现“机器换人”。彼时,就有不少人断言:工业机器人将全面取代企业用工用人,“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现象将不复存在。
就在去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已经超过24万台(套),占全国市场总量的44%,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广东造”。同样在2024年,广东城镇新增就业超143万人,超额完成了此前国家下达的110万人的年度任务——用人需求降低的情况并未出现,而伴随一些重复性高、危险性高的岗位被机器人替代,广东又在产业一线培育出更实现现代产业发展的新岗位。
然而,光有岗位并不够,当人口红利、劳动力红利不再,如何依旧吸引人才近悦远来、继续在新时期把“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
广东在挖掘产业岗位需求的同时,对来粤人才的需求也有着清晰的认识。比如在本轮大规模招才引智行动之外,广东还同时宣布来粤的高校毕业可享受“五有”:即就业有补贴、创业有扶持、创新有资助、求职有住所、落户有补助;针对高层次人才落户广东,则可以享受“三好”:即博士后福利好、急需紧缺人才待遇好、高层次人才服务好。更加强调对人才落户广东之后的“链式扶持”,通过全方位的精准扶持,让人才能稳在岗位,创造价值。
不止于此,在多场“百万英才汇南粤”赴外地引才的专场活动中,越来越多广东企业、机构不再满足于现场招聘和揽才,不少机构与当地重点高校直接签署合作协议,订单式培养人才。通过提前介入人才的吸纳和培养,“锁定人才”——这类订单班以往更多地出现在企业和技工院校之间,广东求才之切和对人才精准“滴灌式”培养可见一斑。
快速吸纳,快速匹配,与产业一起迭代,这正是人潮涌动之外,广东对人才的“虹吸”力所在。这也塑造了今天在人口结构上依然“青春”的广东:1.27亿的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下超1亿人,广东16—59岁的劳动人口数量达到8460万,比重高达66.58%,“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的口号时至今日并未褪色。
从“择城而栖”到“投资于人”人才因何而聚?
就在不久前,由深圳优必选联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制的人形机器人,夺得在北京举行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冠军。而更早之前,在今年春晚上的杭州宇树科技也选择落子深圳,在这里迈出从技术突破迈向商业化落地的关键一步。
除此之外,优必选、乐聚、越疆科技、速腾聚创等机器人领域龙头企业也在近年间落子深圳。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选择:竞相布局位于深阳台山南部余脉和塘朗山之间的狭长谷地。
如今,这片土地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机器人谷”。与以往产业紧紧围绕上下游或者原材料产地集聚不同,这里“机器人谷”不只有机器人产业,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哈工大等高校几乎“门对门”,形成了创新型初创企业、科研机构、高端人才的新集聚。
被誉为“未来产业”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里,正蕴含着广东“未来引才”的缩影:在事关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抉择中,缩短人才到产业的距离,比降低其他要素成本更加重要。
新兴产业因才而聚之外,广东正在更大的范围内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基座、人才底座。在加大引才力度之外,最大幅度释放“留才”的诚意。
去年10月,《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正式实施。这份以立法形式“力挺”科技创新的条例,其中重点强调了对科研人员创新试错的“容错”和“免责”,大幅降低科研人员成果转化门槛。营造更加宽松的人才创业环境,让择城而栖的人才“此处安心是吾乡”。今天,广东省重大人才工程、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对青年人才的支持比例提升至65%以上,45岁以下青年科学家牵头的项目数量占总数近一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投资于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同时,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从人才角度出发,在具有1.5亿实时人口的“烟火广东”,发挥人的价值,重点在产业,却不只有产业。产业之外,人情味浓的岭南,烟火气足的湾区,包容务实的社会环境,构成了这样一个有蓬勃生机、“丁”“财”两旺、拥有澎湃人潮的新广东。
今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预计将达到1222万人,广东此时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既有产业发展的求贤若渴,也有就业大省的责任担当。
稳定的发展预期,庞大而开放超大市场,是吸引人才近悦远来的信心和引力。超越对“人口”量的追求,转向“人才”要红利。这种用人观的变化背后,既是“经济第一大省”经济结构质的转化使然,更是广东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主动抉择。
(总台记者郭翔宇林丽丽)
最新热点
-
Canadian opera students explore Cantonese theatre traditions in China
Canadian opera students explore Cantonese theatre traditions in China
最新热点A group of opera student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 imme...
-
当“村晚”遇见龙舟,就是广东夏日烟火气|南方深读
当“村晚”遇见龙舟,就是广东夏日烟火气|南方深读
最新热点5月1日清晨,岭南的雨季裹挟着湿润的晨风掠过东江支流,东莞市万江街道滘联社区的正丫湾,在一阵阵龙舟鼓点声中苏醒。 岸边,撑伞而立的村民与游客早已聚...
-
习近平向“和平薪火 时代新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人文交流活动”致贺信
习近平向“和平薪火 时代新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人文交流活动”致贺信
最新热点当地时间5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和平薪火时代新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人...
-
习近平抵达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习近平抵达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最新热点当地时间5月7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莫斯科,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nb...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步出舱门 俄罗斯副总理等政府高级官员热情迎接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步出舱门 俄罗斯副总理等政府高级官员热情迎接
最新热点当地时间5月7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莫斯科,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习近平...
